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先生介紹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還有,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世界文化遺產司)司長鄧超先生,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劉洋先生,科技教育司司長羅靜先生。
下面,我們首先請關強先生作介紹。
2024-09-25 15:02:13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關強: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國家文物局,向各位媒體記者長期以來對文物工作的關心、支持、幫助表示由衷的感謝!
我國擁有76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40項世界文化遺產及4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是名副其實的文物資源大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在新征程上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國家文物局聚會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讓文物和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匯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在以下五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是文物系統保護全面加強。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有序實施,“應保盡保”理念漸入人心。長城、石窟寺、文物建筑、廊橋、革命文物保護等有力推進。持續開展全國打擊防范文物犯罪專項行動、文物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整治行動,查處一批重大法人違法案件和安全事故,文物安全狀況持續向好。
二是文明研究闡釋不斷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成果豐碩,“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取得重要進展,進一步深化了對古國時代文明內涵的認知,進一步實證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脈絡。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深海考古邁向世界先進水平。推行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的“先考古、后出讓”政策在24個省份落實落細。
三是文物傳承利用成風化人。全國備案博物館達6833家,免費開放率超91%,2023年舉辦4萬余個陳列展覽、38萬余場教育活動,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革命紀念場館和革命文物發揮思政教育功能。135家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及立項單位、187家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及立項單位,成為公眾近距離感悟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場所。《尋古中國》《何以中國》《國家寶藏》等節目廣受好評,以文物為題材和靈感的“國潮”“漢風”文創,增進公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四是人文交流合作擴大影響。“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發起成立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聯盟成員國、伙伴國、觀察員國數量達到20個。中國考古走進埃及、瑪雅文明腹地,深入法國、突尼斯、南非、中亞等20多個國家,開展48項聯合考古。文物保護修復國際合作拓展到6國11處,柬埔寨吳哥古跡、烏茲別克斯坦希瓦古城、緬甸他冰瑜佛塔等項目受到當地民眾好評和國際社會的贊譽。43批次、19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歸祖國,文物成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金名片”。
五是文物治理能力切實增強。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文物科技全面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數十項文物科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取得重要進展。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準成立,秘書處落戶中國。舉辦全國文物行業技能大賽,實施全國考古人才振興計劃,發布文物修復師、考古探掘工職業標準,文物、博物館學科專業設置優化提升,文物全科人才培養讓基層后繼有人。
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帶領全國文物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中央有關部門統籌協調下,進一步加強與文化遺產各有關部門的密切合作,協同推進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文物新篇章。
我就介紹這些。下面,我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2024-09-25 15:06:34
壽小麗:
謝謝關強副局長的介紹。下面,我們就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開始舉手提問。
2024-09-25 15:06:53
新京報記者:
近期,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請問國家文物局在加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方面,推出了哪些舉措?下一步還有哪些工作計劃?謝謝。
2024-09-25 15:16:24
關強:
謝謝您的提問,申遺工作也是我們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專門有世界文化遺產司,下面請我們文物古跡司(世界文化遺產司)的鄧超司長來回答。
2024-09-25 15:16:42
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世界文化遺產司)司長 鄧超:
感謝您的提問。近年來,國家文物局會同有關部門和省(區、市),全力推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保護與管理,取得一系列重要工作進展。我們連續推動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申報成功。十八大以來,已經連續推動了十項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成功申報,像近期的“北京中軸線”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良渚古城遺址”,這些項目申遺成功,使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了59項,保持領先優勢。
我們持續加大對公約的履約力度,創建了全球領先的監測預警體系,實施長城、故宮、避暑山莊、布達拉宮、莫高窟、大足石刻、麥積山時租會議等一大批重大文物保護工程,長城、大運河保護管理榮獲國際贊譽。
我們推動科技賦能遺產保護,敦煌的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多場耦合實驗室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故宮文物建筑三維激光掃描與數字建模,敦煌數字化保護標準體系,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展示和潮濕環境下土遺址的保護,避暑山莊石質文物保護等取得了突破進展。
我們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中哈吉“絲綢之路”聯合申遺成功,我九宮格們主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與世界遺產中心、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等開展多領域合作,為國際治理體系建設貢獻中國力量。
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會全面更新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單,深化申遺的申報主題研究,持續推動有利于突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有利于體現中華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的儲備項目體系化申遺。我們會按照昨天剛剛召開的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會的部署,在全國已有的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和雙遺產文化遺產部分開展“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提升專項行動”,切實提升已申報成功遺產的保護、管理、研究、展示與利用能力。我們將繼續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深化與世界遺產中心、國際遺址理事會的合作,共同推動世界文化遺產領域理念研究、規則制定、國際交流。我們將以中軸線申遺成功為抓手,切實推動北京老城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持續推進文物建筑保護修繕、環境整治與活化利用,向世界展現古今交融的大國首都歷史文化積淀。謝謝大家!
2024-09-25 15:16:56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記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體制改革作出了部署,要求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請介紹一下國家文物局近年來在保障文物安全方面的情況,以及下階段還將采取哪些措施。謝謝。
2024-09-25 15:17:49
關強:
謝謝您的提問。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線和紅線。近年來,在推動落實文物安全責任方面,國家文物局推動31個省份全部將文物安全納入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衛星遙感、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查處文物違法案件和安全事故;持續開展文物安全檢查整治行動,掛牌督辦整改突出風險隱患,近三年來排查整治各類文物安全隱患和問題24萬余項;全國30.6萬處文物博物館單位公告公示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31個省份實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告公示全覆蓋。
在打擊防范文物犯罪方面,國家文物局充分發揮全國文物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作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打擊防范文物犯罪專項工作方案(2023—2025年)》,聯合發布《關于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聯合發布長城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和15件依法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典型案例。持續開展新一輪打擊防范文物犯罪專項行動。自2022年9月新一輪三年專項行動實施以來,各地公安機關破獲各類文物犯罪案件12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500余名,追繳珍貴文物3100余件,一般文物47萬余件。
在加強文物督察工作方面,我們加強制度建設,先后出臺文物違法案件督察辦法、文物督察約談辦法等。綜合運用現場督辦、聯合約談、專項檢查等方式,嚴格督察督辦文物違法案件,一批涉及違法建設、擅自修繕、擅自遷移等重大文物違法問題得到嚴肅查處和整改。我們持續開展文物衛星遙感執法監測,提升發現文物違法問題的能力,2024年,我們已將全部的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納入監測范圍,今后會每個季度監測一次。
文物督察是文化遺產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部署要求,全力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督察的相關工作。同時,也立足自身職能,持續加大文物違法案件督察力度,嚴格查處重大文物違法案件和安全事故,強化執紀問責,推動地方切實履行文物保護責任。組織增強科技手段支撐,全面開展文物衛星遙感執法監測,推動文物保護和安全監管視角前移,及時發現違法違規問題,切實保障文物安全。謝謝。
2024-09-25 15:18:17
中新社記者:
剛才關強副局長介紹了《考古中國》項目不斷取得重要進展,能否詳細介紹一下我國考古工作的情況?接下來在深化考古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還會有什么樣的具體舉措?謝謝。
2024-09-25 15:25:14
關強:
謝謝您的提問。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努力推動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也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義和認定進入文明社會的中國方案,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做出了原創性的貢獻。18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統籌推進,“十四五”期間990余項主動性考古項目有序實施,鄖縣人、皮洛、良渚、二里頭、三星堆遺址等一系列考古發現實證了中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像鄖縣人、陶寺、良渚遺址被載入了中學歷史教科書,中阿、中非聯合考古深入開展,中國考古影響力不斷擴大。
南海西沙西北陸坡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突破,過兩天會有專門的展覽會推出來。“南海Ⅰ號”發掘保護珍貴文物18萬余件,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保護,過兩天二期保護工程也會啟動,中國水下考古技術和裝備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24個省(區、市)土地“先考古、后出讓”政策落地,有力保障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國家重大建設工程,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全國建成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55家,還有80家立項單位,三星堆、石峁、殷墟、七個星佛寺等一批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成為文化傳播、文明傳承的重要陣地。
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認真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動考古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我們將重點推動重大歷史問題的攻關,啟動實施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建設好國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前兩天這個中心已經奠基了,就在洛陽。促進多學科、跨區域專業力量、資源整合,強化科技應用支撐,將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我們將推進世界一流考古機構建設,實施全國考古人才振興計劃,全面推動學術科研、國際合作、管理創新和隊伍建設,系統提升中國考古的專業化、科學化、國際化、現代化發展水平。
我們將繼續促進考古成果的社會共享,持續推進大遺址保護利用,建設富有活力的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等,推動考古研學,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的考古體驗場所和產品,充分發揮考古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關于考古研學的相關文件,我們最近也剛剛出臺,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2024-09-25 15:26:36
總臺央廣記者:
剛剛提到了很多博物館,我們注意到這兩年“博物館熱”一直在持續升溫,一些熱門的博物館也出現了預約難和一票難求的現象。請問國家文物局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會采取相關舉措來應對這些問題嗎?謝謝。
2024-09-25 15:39:45
關強:
請劉洋司長回答。
2024-09-25 15:40:02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 劉洋:
確實,誠如您所說,這幾年博物館在持續升溫,一些熱門博物館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在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組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正式備案注冊的6833家博物館已經接待觀眾量達到了9.4億人次,其中暑期兩個月接待的觀眾量就達到了2.99億人次,其中有6個省的觀眾接待量都突破了1500萬,江蘇、山東、北京、浙江、陜西,還有廣東省,都達到了1500萬。像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這些熱門博物館,都成了公眾旅游的首選目的地。上個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辦了第十屆博物館及相關產品和技術博覽會,短短4天,觀眾量就突破了35萬人次。正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可能大家也都聽說了,自7月19日正式開展,兩個月以來觀眾量已經達到了58萬人次,基本上每天有1萬人次。
這些數據都說明,公眾對優質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我們的工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博物館從業人員,接下來我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
首先,要擴大優質文化的供給能力。其實“博物館熱”的背后是博物館“冷熱不均”的問題,如何讓博物館熱得均衡,是我們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我們會繼續統籌不同類別博物館的發展。今年上半年,我們公布了新一批央地共建重點博物館名單,對這些大館,我們會引導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大館帶小館,巡展、借展、聯合辦展等方式,把優質的文化資源直接送到基層。同時,我們也會開展中小博物館提升計劃,指導4000多家中小博物館進行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為大家提供更多選擇。
其次,繼續優化開放服務。今年7月1日,暑期開始的時候,我們印發了關于做好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不搞一刀切,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實施預約機制。據統計,全國6833家博物館,除了一些熱門博物館外,大多數都取消了預約機制。因為工作需要,或者因為各地情況不同,繼續保留預約機制的也都進行了進一步優化,比如保留了人工售票窗口、電話預約等形式。現在全國1662家一二三級博物館中有近1200家都進行了延時服務,延長了博物館的開放時間。針對“黃牛”搶票、社會講解亂象的問題,我們近期與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進行了專題磋商,像北京等地也專門開展了打擊“黃牛”的專項整治行動。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聚焦預約參觀、講解服務等熱點問題加強規范引導,確保群眾基本公共文化權益。
再次,積極拓展服務形式,打造公眾“身邊的博物館”。我們會利用一些新的技術、新的手段,發展“云展覽”“云教育”“云直播”,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策展新模式。同時,我們通過博物館進社區、進校園,打造流動的博物館,著力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與公眾美好生活需求相適應的博物館“生活圈”,打通文化供給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加優質、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務。謝謝!
2024-09-25 15:40:21
紅星新聞記者:
去年11月,我國開展了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請問普查當前總體進展如何?接下來有何舉措?謝謝。
2024-09-25 15:40:57
關強:
謝謝您的提問。我們的普查工作現在進展得也非常順利,我們的普查工作也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一個重要舉措和具體行動。
普查開展以來,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已經基本實現了“五個完成”。一是完成了普查機構的組建,國家、省、市、縣四級的普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100%組建,為普查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完成了普查隊伍的集結。各地調集古建院、考古所、文管所,還有一些高校的力量,組建了普查隊5000余支,普查隊員4.5萬余名,比第三次全國普查從人數上增加了一半。三是完成了全覆蓋的培訓。各級普查辦都組織開展了普查培訓,確保普查隊員在上崗前都得到培訓,現場培訓共計6.1萬余次,有的人可能重復培訓。這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文物領域最大規模的行業培訓,從國家層面,分為六大片區進行培訓。四是完成了全流程的試點。國省兩級95個普查試點先行先試,提供了經驗。五是完成了全方位的保障。我們制定了統一的普查標準,統一研發了普查軟件,統一配發普查設備,包括一些數據的采集設備,全國各級2024年普查經費的落實,為普查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目前,野外的實地調查還正在進行中,我們的普查隊員也克服高溫酷暑、跋山涉水、踏尋調查。根據我們的調度數據,會議室出租從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開始,截至9月23日,全國已復查25.3萬余處三普不可移動文物,復查率占33%。已調查發現1.8萬余處新發現的文物,新發現比例達到7.2%。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對已知文物的細心復查,是對未知歷史遺跡的用心發現,是對中華文明的精心守護。我們現在每周都會調度一次,也會經常從各個層面進行督辦。特別是9月到11月份是實地調查的黃金期。下一步,第四次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要開展實地督導。我們會赴各地現場檢查指導,加強業務支持,提供技術保障。對進度較慢、新發現力度不足的地區加強督導。要深化部門聯合,與部分普查成員單位開展聯合調研、課題研究,鞏固聯合發文的成果,深化普查合作機制。我們現在跟絕大多數的成員單位都聯合發了通知,一些專門的從不同領域的普查也會進一步深入。另外,要加強質量控制,我們要制定普查質量的管理辦法,指導各地做好普查數據的審核,確保普查質量。同時我們也會持續做好宣傳。前一陣我們也專門組織了媒體記者去各地進行了普查宣傳,我們今后還會繼續及時報道普查最新進展和成果,營造良好氛圍。希望各位媒體繼續關注“四普”工作。謝謝!
2024-09-25 15:41:12
香港中評社記者:
我們知道,想要發揮文物作為歷史承載和傳播的載體作用,就要通過文物“活”起來等方式。請問在深化文物價值闡釋傳播、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以及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方面,國家文物局開展了哪些具體工作?謝謝。
2024-09-25 16:00:12
關強:
謝謝。怎么更好地讓文物活起來?近年來,國家文物局持續加大文物的保護宣傳,當前各個領域工作也都有了新進展,剛才劉洋司長講到的博物館、紀念館開放,其實也是面向公眾的宣傳。國家文物局推出了兩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以21個省市縣為創建主體,激發了改革創新的活力。此外,我們還有百余條文物主題游徑,串聯了各地的歷史文化遺產風貌。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公眾考古等舉措,讓廣大人民群眾親近文物、走近遺產,既豐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增強了人民精神力量。特別是在深化文物價值闡釋傳播方面,我們深入推進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計劃,將文物資源轉化為媒介資源、教育資源、公眾資源,以文物傳播推動文明傳承。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實現了三個推動。
開放文物資源,推動讓文物“活”起來。我們加強與中央媒體、地方媒體、行業媒體、商業互聯網平臺的信息溝通,會同全國兩百多家文博單位建立文物宣傳傳播矩陣,加強對重大考古發現、學術研究成果、重要展覽展陳的信息發布,提供多樣化的文物宣傳內容供給。剛才我們有的同志也介紹到了,像故宮的“數字文物”產學研應用體系、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絲綢之路數字文物共享平臺等各地創新實踐案例,這些案例也獲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案例,盤活文物資源、形成宣傳合力,共同講好文物故事。
加大宣傳力度,推動讓文物“熱”起來。我們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何以中國 盛世中華”系列網絡宣傳活動、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推介活動等,組織“當一天普查員”“文物保護看基層”等主題宣傳活動。圍繞“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等舉辦了多場新聞發布會,組織各地開展7300余項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推動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全民共享。
打造精品節目,推動讓文物“亮”起來。我們與有關媒體單位聯合打造《國家寶藏》《中國考古大會》等大型節目,推出《文博日歷》《文物說節氣》《中國考古大講堂》等新媒體產品。就在上個周末,大型紀錄片《何以中國》《尋古中國》雙雙榮獲第28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優秀電視紀錄片獎,大型節目《帛書傳奇》也舉行了啟動儀式。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受眾,特別是青少年能夠通過這些文物闡釋傳播作品,了解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熱愛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謝謝!
2024-09-25 16:01:05
中國文化報記者:
古建筑、近代現代代表性建筑是我國文物的重要類型,遍布我國城鎮鄉村,請詳細介紹一下我國文物建筑保護管理情況?謝謝。
2024-09-25 16:06:21
關強:
建筑類請鄧超司長來回答。
2024-09-25 16:06:42
鄧超:
謝謝記者的提問。我們司有一個處專門叫文物建筑處,我們習慣將古建筑、近現代代表性建筑合稱為“文物建筑”,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文物建筑占比是62%,在766722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文物建筑占比是53%,總數超過了40萬處,數量龐大,類型也豐富。
十八大以來,我們一方面利用中央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用于1000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工作,持續改善文物本體的保護狀況。另一方面,嚴格管控,高水平引導文物建筑周邊的建設活動,賡續城鄉文脈。就是說既保護文物本體,也保護周邊環境。在此期間,一大批文物建筑已經成為城鄉復興的火車頭,文物建筑保護利用成為老城老街老村鎮的高質量發展的“點金石”。同時,近年來,根據文物事業的發展情況,我們不僅關注國保單位的保護修繕,也將事業延伸到了文物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延伸到了預防性保護路徑的探索,部署實施了預防性保護的試點工作。特別是關注低級別文物保護,持續開展拯救老屋行動,開展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近期支持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和政府一般債券用于低級別文物建筑的保護修繕工作,這些都有力改善了文物建筑的整體保護情況。
在央屬文物保護資金設立之后,像近期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梅蘭芳舊居等一批重要的文物建筑修繕以后重新煥發光彩,已經取得了明顯實效。文物建筑整體保護工作在這幾年有很大進展,但是實事求是來講,文物建筑的保護、研究和工作體制機制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在下一步,我們會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推進以下工作,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持續推進改革。要以文物保護法修訂為契機,組織修訂《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針對現在社會各界比較關心的文物建筑的招投標、文物建筑材料,包括工匠問題,提出改革舉措,整體謀劃,攻堅克難。要推動建立保護工程的技術監督體系,加強世界遺產、國保單位和省級古建院所文物建筑力量配備,推動相關學科建設,加強文物建筑的后備人才培養。
另一方面是加強系統保護和研究性保護,編制文物建筑保護研究“十五五”專項規劃,啟動“營造中國”計劃,依托應縣木塔等一批重大的文物建筑修繕工程,推動高水平保護、研究和展示。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保護展示建筑、造像、壁畫、碑刻、彩畫的深厚價值和它的研究史、保護史,也要整體保護與這些建筑共存共生的周邊環境、古樹名木、文化景觀,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文物建筑工作高質量發展。謝謝大家!
2024-09-25 16:07:00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意義重大,請介紹一下國家文物局對于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傳承有哪些具體舉措,以更好地傳承革命精神?謝謝。
2024-09-25 16:07:16
關強:
謝謝您的提問。革見證命文物保護非常重要,因為革命文物承載了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特別是對于青少年教育方面,更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和推廣。近年來,國家文物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革命文化的傳承弘揚、探索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邁出新步伐。
我們在革命文物保護力度方面不斷加大。持續實施百年黨史文物保護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革命文物主題保護展示工程,加強統籌規劃,編制了27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的專項規劃,推進革命文物整體規劃、連片保護、統籌展示、示范引領。今年也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為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我們持續加大相關舊址的的保護力度,先后完成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三線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核工業711功勛鈾礦舊址等保護展示工程。
我們在革命文物展示傳播方面推陳出新,圍繞建國75周年,我們聯合工信部、水利部、中國僑聯、婦聯、國鐵集團,開展“共和國印記”主題宣傳活動,以物證史,以物敘史,生動講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的共和國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積極聯合國家民委開展“和合中華 同心筑夢——革命文物精品展”巡展征集推介活動,深入挖掘、有效運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實物見證,推動革命文化走進民族地區。
我們在發揮革命文物教育功能方面深化拓展,與教育部緊密協同,積極推動革命文物與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相融合。2024年,推出革命文物資源為主題的“大思政課”2260余項,100家革命紀念館、博物館被公布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專題實踐教學基地。“紀念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主題游徑上的思政課”也受到了大中小和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我們還推動革命文物融合創新帶動發展。我們公布第一批“紅色草原”,推出“重走長征路”“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太行山上紅旗飄”“新四軍東進北上”“親情沂蒙”等革命文物主題游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也切實將革命文物資源的活化利用惠及百姓生活。謝謝!
2024-09-25 16:07:45
壽小麗:
還有兩位記者舉手,最后兩個問題。
2024-09-25 16:14:36
科技日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近些年來科技在文物保護和利用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想了解一下,國家文物局下一步將采取哪些舉措推進文物科技創新?謝謝。
2024-09-25 16:15:00
關強:
請科教司羅靜司長回答。
2024-09-25 16:15:25
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長 羅靜:
謝謝您的提問。可以說,近年來文物科技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家文物局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文物科技創新的意見》,對文物科技的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部署。我們部署實施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強文物“防、保、研、管、用”等典型應用場景的科技供給。過去三年,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我們就取得了289項新技術新方法,獲得專利授權235項。可以說,與國際相比,目前我們的土遺址保護、壁畫保護、紡織品保護等保護技術都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今年,我們在國際標準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成立,秘書處落戶中國。國家文物局的重點科研基地已經達到40家,下設125個工作站,行業科技創新體系布局進一步優化。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任務部署,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在優化科技創新任務布局方面,積極推動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文物領域重點專項,以文物價值的保全、延續、闡釋、管理利用為主線,優化科技創新布局,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切實加強文物科技有效供給。
二是在強化基地和平臺建設方面,積極推動設立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打造技術和人才集聚高地。同時,完善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布局,服務重要領域和重點需求,加快文物考古標本資源庫、文物保護科技數據中心建設,實現科技資源共建共享。
三是在壯大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方面,完善文交流物領域學科體系,推動產教融合,做大做實后備人才底座。同時,積極推進實施全國考古人才振興計劃,做強做優高層次人才塔尖。謝謝!
2024-09-25 16:15:55
壽小麗:
最后一題。
2024-09-25 16:16:25
封面新聞記者:
近年來,一批流失海外的文物陸續回歸,引發了廣泛關注。請問國家文物局在文物追索返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什么?如何推動更多的“國寶”回歸?謝謝。
2024-09-25 16:20:39
關強:
謝謝您的提問。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將文物小樹屋的追索返還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我們專門成立了有關的機構,來推動這項工作開展。截至目前,中國已與秘魯、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美國、澳大利亞等27個國家建立了防止文物盜竊、盜掘及非法出境的政府間合作框架,成功促成了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中美兩國政府已第三次續簽“關于防止中國文物非法入境美國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有效期再度順延五年。
今年以來,我們成功追索被盜西周青銅器“豐邢叔簋”,接收了美國返還2件中國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及38件文物藝術品、阿根廷返還的14件文物藝術品等。我們還舉辦了流失文物保護與返還國際研討會,主要就流失文物返還領域現行國際公約適用范圍之外的流失文物返還提出了中國方案,發布了《青島建議書》,為推進解決歷史上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目前所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蓄力量。
同時,在促進海外文物回流免稅政策的有關方面,今年4月,國家文物局等五部門修訂發布了《國有公益性收藏單位進口藏品免稅規定》,對進口藏品免稅政策進行了優化調整,包括將國家文物局納入免稅的主體范圍,充分保障文物追索、接受境外返還、捐贈等工作中直接回運文物的便利。因為原來必須是個具體單位,作為機關,國家文物局代表國家、代表中國政府做這項工作,我們現在把國家文物局也納入了免稅的范疇。同時,明確免稅進口藏品在國有公益性博物館之間,依法調撥、交換,無需補繳稅款,有利于合理配置藏品資源,更好發揮免稅進口藏品的科學研究與展示利用價值。
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繼續做好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爭取更多的文物早日回歸祖國。
一方面,持續加強基礎性工作,開展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溯源研究,有很多流失在海外的文物,我們有些基礎性資料的研究,我們要不斷深化和靈活開展不同形式的國際合作,用好各類平臺、機制,不斷增強相關調查研究的力度,加大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的力度。因為追索總是要證據的,我們很多東西要有很細致的調查工作,現在很多單位在對相關不同類型的情況,也在做各方面的研究。
另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履行國際義務,開展與相關國家的返還合作,鞏固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理事會會議成果,向國際社會推廣原創性中國方案《青島建議書》,鼓勵文物原屬國與持有國加強對話,繼續辦好每年舉辦的“打擊非法販運文化財產國際日”中國主場活動。同時,我們還要做好回歸文物的研究、保護、出版、宣傳、展示等工作,推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為維護國家的文化主權、凝聚民族情感、堅定文化自信、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謝謝!
2024-09-25 16:21:06
壽小麗:
謝謝關強副局長,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大家再見!
2024-09-25 16:21:28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