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教導廳、國立東南年夜學合辦暑期黌舍開學式合影,攝于1924年7月20日,第二排右起第十一報酬魯迅。照片出自黃喬生編著的《魯迅影集》
魯迅平生年夜部門時光是在筆耕中渡過的,較少外出觀光。但他于1924年7月曾有一次東南之行,是應東南年夜學約請往“暑期黌舍”講學。1924年,魯迅在北京任教導部僉事,兼任北京年夜學、北京師范年夜學、北京男子高級師范黌舍等校的講師。那時陜西省督軍兼省長劉鎮華委托東南年夜黌舍長傅銅與陜西省教導廳合議籌設一個“暑期黌舍”,延請京、津、穗等地十余名講師前來講學。除魯迅之外,還有北京師年夜的王桐齡、李順卿,南開年夜學的陳定漠,廣州年夜學的梁龍,西北年夜學的吳宓等受邀。魯迅之所以爽直地應約,一是他不久前剛完成《中國小說史略》的寫作,往講中國小說史,可謂輕車熟路;二是他一向在斟酌撰寫長篇小說《楊貴妃》,想順便到西安停止一次考核。
到東南年夜學講學
此次東南之旅餐與加入者共13人,魯迅由他的先生孫伏園、王捷三陪伴前去,孫伏園是以北京《晨報》記者的成分往的。據魯迅《日誌》記敘,7月7日晚登上火車,8日到鄭州,9日改乘car 到陜州,10日又改搭船,走黃河旱路,路上碰到年夜風年夜雨,“甚受煎熬”。13日達到潼關,14日改乘主動車抵達西安。路上顛末了多日的風雨兼程和車馬勞頓。
7月20日東南年夜學“暑期黌舍”開學,魯迅餐與加入了開學儀式,并和與會者合影。7月21日魯迅開端報告。暑期黌舍的聽課者有西安各中小學的教員、各縣勸學所遴派的代表以及東南年夜學的師生,人數約700名。魯迅在東南年夜學的報告從21日至29日共9天,舞蹈教室計11次,共12個小時。別的他應邀到講武堂為陸軍先生報告一次,督軍劉鎮華曾托人表示魯迅,給陸軍官兵報告時換個標題,但魯迅仍是講了小說史。
此次魯迅在暑期黌舍報告的標題是《中國小說的汗青的變遷》,分為六講:第一講《從神話到仙人傳》,第二講《六朝時之志怪與志人》,第三講《唐之傳奇文》,第四講《宋人之“措辭”及其影響》,第五講《明小說之兩年夜主潮》,第六講《清小說之四派及其末流》。觸及作品有中國現代神話及《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榜》《金瓶梅》《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后來魯迅又把講稿以《中國小說的汗青的變遷》為題,作為附錄支出重版的《中國小說史略》一書之中。
不像唐朝的天空
後面說到,魯迅曾打算撰寫長篇小說《楊貴妃》,魯迅一貫頌揚盛唐的文明,以為其年夜度、自負、有氣魄,“對于別系文明抱有極恢廓的胸襟與極精嚴的決定,決不等閒地崇敬或等閒鄙棄。這恰是我們今朝迫切需求的立場”(孫伏園:《魯迅師長教師二三事·〔楊貴妃〕》)。魯迅又對楊貴妃的題材很感愛好,并想以此題材創作一部長篇小說《楊貴妃》,1934年他給japan(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信中說過:“我為了寫關于唐朝的小說,往過長安。”魯迅以為以前從白居易的七言長詩《長恨歌》,直到清代洪昇的傳奇《永生殿》,這些作品都對李楊的戀愛持歌唱的立場,以悲情故事為唐玄宗“歌功頌德”,而讓楊玉環承當了禍國的罪名。對此魯迅提出了質疑。他在《花邊文學·女人未必多扯謊》一文中說:“譬如罷,關于楊妃、祿山之亂以后的文人就都撒著年夜謊,玄宗逍遠事外,倒說是很多好事情都由她,敢說‘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的有幾個。就是妲己,褒姒,也還不是一樣的事?女人的替本身和漢子服罪,真是太久遠了。”
魯迅的伴侶許壽裳在《亡友魯迅印象記》中《雜談著作》一文說:“有人說魯迅沒有做長篇小說是件憾事,實在他是有三篇腹稿的,此中一篇曰《楊貴妃》。他對于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性情,對于盛唐的時期佈景、地輿、人體、客室、衣飾、飲食、樂器以及其他器具……十足考據研討得很具體。”“他的寫法,已經對我說過,系起于明皇被刺的一煞那間,從此倒回上往,把他的生平一幕一幕似的映出來。他看穿明皇和貴妃兩人的戀愛早就衰竭了,否則何故會有‘七月七日永生殿’兩人密誓愿生生世世為佳耦的情況呢?在戀愛濃郁的時辰,哪里會想到下世呢?”
1926年魯迅的伴侶郁達夫在《發明月刊》上頒發《汗青小說論》一文,文中說:“伴侶L師長教師(指魯迅——引者注),疇前老和我談及,說他想把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工作來做一篇小說,他的意思是:以玄宗之明,哪里會看不破安祿山和她的關系?所以七月七日永生殿上只以來生為約,其實是心里曾經有點厭了,仿佛是在說:‘我和你的愛是曾經完了!’到了馬嵬坡下,軍士們雖說要殺她,玄宗若對她還有戀愛,哪里會不克不及保全她的性命呢?所以這時辰,也許是玄宗授意軍士們的。后離開了玄宗老日,重想起那時行樂的情況,心里才后悔起來了,所以梧桐夜雨,就生出了一場年夜年夜的精神病來,一位羽士就用了催眠術來替他醫病,終于使他和貴妃相見,即是小說的結束。L師長教師的這一個腹案,其實是妙趣橫生的假想,若做出來,我信任必定可認為我們的小說界辟平生面。”
孫伏園說魯迅想寫的是腳本,他在《楊貴妃》一文中說:“魯迅師長教師對于唐代的文明,也和他對于漢魏六朝的文明一樣,具有深切的熟悉與獨到的看法……拿這深切的熟悉與獨到的看法做佈景,烘托出一件可歌可泣的故事,以近代愛情心思學的研討成果作線索:這即是魯迅師長教師在平易近國十年擺佈打算著的腳本《楊貴妃》。魯迅師長教師原打算是三幕,每幕都用一個詞牌為私密空間名,我還記得它的第三幕是《雨霖鈴》。並且據作者的講解,永生殿是為接濟情愛逐步稀淡而不得不有的一個排場。”
此次應邀到西安講學恰是一個盡好的機遇。魯迅的私淑門生許欽文在《魯迅師長教師來西安講學前后》一文中說:“魯迅師長教師早就說要寫一篇《楊貴妃》的汗青小說,天空怎么樣,宮殿怎么樣,都有了相當的想象。他到西安往,講學以外,就是為著把這小說的佈景弄得像樣點,實地考核,增添點資料。”
魯迅從北京往西安途中,先在臨潼勾留,后即往游覽唐明皇賜浴楊貴妃的華清池,并在此就浴。達到西安后,掉臂旅途勞頓,第二天一早魯迅就往欣賞有名的碑林,這里薈萃了全國著名的歷代碑石、墓志4000余件,使一貫愛好金石碑刻的他一飽眼福。他專門到西安城內的博古堂買了耀州出土的石刻拓片兩種,跑了好幾家古玩展,買了舞蹈教室樂伎土偶人、四喜鏡、魌頭、弩機及碑本等多種文物,還游覽了雁塔、曲江、灞橋等奇跡。為了深刻研討楊貴妃所生涯的唐代的汗青風采和社會周遭的狀況,他還屢次同西安本地人扳談,清楚情形。好比那時招待魯迅的一位叫李級仁的小學教員,魯迅就幾回邀他到宿舍里,請他供給關于楊貴妃的生平、宅兆、遺址等情形,此中說到西安城西北角的興慶宮遺址(唐玄宗與楊貴妃月夜賞牡丹的處所),魯迅打算的作品中有此部門。魯迅也向他講述了寫作的預計,告知他此中一幕將依據李白的清平調,寫玄宗與貴妃月夜賞花的情形。陪伴魯迅往西安的孫伏園也興高采烈,他發明西安家家戶戶院子里種有白色的木槿花,便提出魯迅“在未來《楊貴妃》的佈景中,應當有一片白色的木槿花”講座場地。
遺憾的是,西安的實地考核沒有促進魯迅這一創作,相反傷害了他的創作熱忱。重要緣由是那時軍閥的腐朽政治局勢以及西安的殘缺荒漠情狀,使魯迅年夜掉所看。他對孫伏園說:“我不單什么印象也沒有獲得,反而把我原有的一點印象也打破了。”孫伏園的弟弟孫福熙在回想文章中說:“那時的西安,政治暗中,奇跡損壞,這時師長教師的印象不單欠好,反把疇前的想象打破了。是以,本想到馬嵬坡往的,終于沒有往,也是以沒寫成《楊貴妃》一文。”(《魯迅師長教師在西安》,刊于《西安日報》1956年10月19日)魯迅在給山本初枝的信中也說:“到那里一看,想不到連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化盡心血用空想刻畫出的打算完整打破了,至今一個字也未能寫出,仍是憑書原來摹想的好。”此后,魯迅就再沒有提起過《楊貴妃》的創作。
匾額題贈易俗社共享空間
易俗社是秦腔劇團。秦腔的唱腔高亢、微弱、激越,以梆子按節奏,節拍光鮮,善于表示悲壯、鼓動感動和凄楚的感情,故也稱“吼秦腔”。秦腔劇目繁富,內在的事務有神話、平易近間故事、公案戲等,稀有千種之多,是我國主要的劇種之一。
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7月,開辦人是陜西聯盟會會員李桐軒、孫仁玉,重要成員有高培支、王伯明、范紫東等。在辛亥反動影響下,易俗社以“補貼社會教導,啟發平易近智,移風易俗”為提倡,是集表演、教導于一體的戲劇集團。易俗社器重新戲創編,編演了很多優良劇目。
魯迅很早就追蹤關心易俗社。他到北京教導部任僉事后,即主管社會教導任務,戲劇也在任務范圍之內。魯迅對易俗社器重戲劇改造、為民眾辦事的精力極為贊賞。1920年,公民當局教導部公佈訓令,贊揚易俗社編演的腳本“命題取材,均有可取,不掉改進戲劇之本心”,并頒布“金色嘉獎”狀。此次魯迅往西安,有興趣要往考核易俗社。他在途中對孫伏園說:“此次要陪我往看易俗社的戲哉。”
魯迅在西安總共待了短短21天,他持續五次到易俗社看戲。這幾回看戲的情形,魯迅在日誌里都有記敘,如魯迅達到西安的第三天就往易俗社看戲,日誌:“七月十六日 晴。午后同李濟之、夏浮筠、孫伏園閱市。晚易俗社邀不雅劇,演《雙錦衣》前本。”魯迅是應時任易俗社社長呂南仲之邀前往看戲的。呂南仲,也是浙江紹興人,清末附生。早年到陜西,曾任省財務廳股長,臨潼、渭南、華縣、華陰等縣厘金局局長。1919年進易俗社,任編纂兼評斷,1923年1月被選為社長。他非常敬佩魯迅,所以誠邀魯迅不雅劇。他同時是一位杰出的劇作家。那天魯迅不雅看的《雙錦衣》就是他的作品。《雙錦衣》依據《宋史紀事本末》編寫,情節波折復雜,腳色行當齊備,生旦凈丑逐一表態,一向是易俗社的看家戲。魯迅饒有愛好地不雅看了表演,興猶未盡,第二天又來不雅看下本。呂社長謙虛征求魯迅的看法,由於彼此是同親,額外親熱。魯迅表現對表演相當滿足。他說:南仲師長教師以紹興人從事編著秦腔腳本,并在秦腔中落戶,很是可貴。
7月18日,魯迅第三次離開易俗社不雅看了《年夜孝傳》。《年夜孝傳》寫舜帝孝感六合的故事,舜在幼時,父親、繼母、異母的弟弟屢次想害逝世他,但舜依然對怙恃貢獻,對弟弟慈祥。他的孝行激動了上天,有年夜象、小鳥幫他耕種。后來堯把帝位讓給了他。魯迅看了也很滿足,心境很好。他在當天的日誌里寫道:“夜往易俗社不雅演《年夜孝傳》全本。月甚朗。”
魯迅第四次到易俗社看戲是7月26日,不雅看的劇目是《人月圓》,作者是易俗社開創人之一的高培支。《人月圓》的題旨是戒煙、戒賭、戒嫖。據那時陪伴魯迅一同看戲的孫伏園回想說:“魯迅師長教師曩昔就愛好戲劇,有觀賞戲曲的才能,是以對易俗社表演的這些節目很感滿足。他每次看完表演后,老是賜與好評,他覺得西安地處偏僻,路況未便,而能有如許一個立意倡導社會教導為主旨的劇社,起移風易俗的感化,實屬不足為奇。”(《魯迅師長教師二三事·魯迅與易俗社》)
8月3日,魯迅分開西安的前一天,魯迅在收到的授課費200元中拿出50元捐給易俗社,以輔助處理易俗社的戲曲黌舍和劇場的經費艱苦。早晨,劉鎮華省長在易俗社戲院為魯迅一行人設席、演劇、餞行,這也是魯迅最后一次到易俗社不雅看秦腔。此次宴會標新立異,宴席就擺在易俗社的戲院內,賓主一邊看戲,一邊用餐,易俗社的重要演員劉箴俗等人傾情獻演了秦腔的出色劇目,再次獲得魯迅的贊揚。當時正值易俗社成立12周年,魯迅為了慶祝易俗社成立以來獲得的驕人事跡,特意親筆題寫了“古調獨彈”四字,制成匾額一塊贈給易俗社,匾額上除魯迅以周樹人的名字簽名外,還有同往西安的學者、傳授陳鐘凡、劉文海等落款。
魯迅于8月4日分開西安,12日回到北京,停止了此次東南講學的過程,歷時37天,內在的事務極端豐盛,在我國廣袤的東南高原上留下了他的萍蹤。這是魯迅人生經過的事況和文先生涯中主要的一頁,也是一次值得我們留念的旅行過程。
發佈留言